close

佛子行37頌口傳與開示

The 37 practices of Bodhisattva - taught by Busa Trulku and oral transmission. Part I sharing.

第一部分分享;第二部分過幾天分享。
Busa Trulk 祖古想藉由今天薈供的機會給大家簡單分享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:「佛子行三十七頌是對弟子們很好的一個法門,不論哪一種教派,格魯、噶舉,寧瑪,或是阿底峽瑜珈修行等等,都必須要實修這佛子行37頌」。今天會先帶領弟子了解每一行的中心的概念,無法今天詳述,希望弟子們在口傳之後可以經常唸誦,最主要是了解菩薩行的思想,但因法本上頭並沒有提供藏文的發音,因此弟子們可以念誦中文並且能具體了解這37佛子行的真正深層意義。

其實 祖古今日因感冒,身體相當不適,但仍慈悲地為我們開示與修法。祖古說道:「菩薩慈悲心是有很多的層次,完全是看每人的修行而顯現的層級不同。實修愈多者,則慈悲心愈高。透過許多的學習,我們的慈悲心提升,自然容易證得佛心。」因此,無論何時,當我們進行任何累積資糧福報的佛教事業時,我們都必須要持著清淨的心、在心中植下這樣的種子等等,接著,透過這樣的方法,自然可以改善我們的心。改善我們的心之後,我們自然可以漸漸分辨出心的好與壞、而後能控制我們的心,透過這樣的過程,我們的層級就能不斷地提升。

祖古説,當我們在做任何一種修行時,都有「行動」與「思想」兩個部分,但無論如何,「發慈悲心菩提心」是很重要的。在行動的時候,我們內心要時時刻刻想者所有的眾生、不要傷害任何眾生或他人、甚至讓他人受傷等等。我們必須一直保持謙虛謙卑的態度,無論是分享或者幫助他人的時候,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,這是「發慈悲心」。若我們的發心不是慈悲,此時去做任何事情都是沒有太多功德的,甚至無功德。但若你的發心是慈悲的,即使只是做了一件看起來功德很小的事情,但那功德反而是是大的! 祖古說了一個故事:「有一個做善事的人,但因為他的表情與外貌看起來是令人害怕的、兇惡的,因此每個人在初始都會覺得是惡的,但他的內心是慈悲是良善的在做每一件事,在幫助眾生,即使由外像容易令人誤解,但他的所有作為功德是很大的!反之,若一個人外貌行為看起來像是良善的,但其實內心充滿了各種不善的想法,反而他的做為功德是很小的!」所以,「內心的慈悲發心」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!

再舉一個例子,大家都知道擦擦,有些人製做擦擦做得很完美、但有些人做得不完美,但其實不論做得如何,功德是相同的,因為他們的發心是一様的! 一個西藏的故事:「有三個人,第一個人擅長做擦擦並做得很完美。有一次,第二個人看到擦擦掉在道路上,覺得很髒且對舍利佛塔不恭敬,因為正下著雨,他環顧四周一看,撿起旁邊一個舊鞋,把擦擦放入鞋中擋雨,也因此擦擦得到了遮蔽。後來,第三個人看到了,覺得怎麼擦擦會在一個舊鞋當中呢,將擦擦移到了山洞當中!。」也許我們認為擦擦做得很完美的人功德才是大的,但因為這三人他們的發心相同,因此:做擦擦者、放到舊鞋者、移至山洞者,三人的功德是相同的!有時候我們看起來是不恭敬、不好的行為,其實發心是好的。舉例來說:有時候我們為了解決朋友之間的誤解,因此使用了一些白色謊言,讓兩方都能更加圓滿。因此,我們勿執著一些細微不重要的小事,而要看大的重點!

我們現在生活在人世間,一般而言,在判斷一個人的好或壞,我們通常都依據他人的言行表現來決定。一個人若發心是不好的,就容易和人產生紛爭;反之,若發心是好的,不論所言所行,他人都會認為是善的、是好的。但是,一般的人都喜歡聽好話、表面的行為,很難去看見內心的狀態(是否慈悲)。但其實只要我們的發心都是好的且沒有傷害他人的念頭,別人都會感到很好。有時候,我們會因為急、沒有慎思的情況下所進行的舉動,造成別人不快,但如果發心是善的,自己也立刻意識到,並立刻向對方道歉,那對方也會立刻了解你並原諒你,所以我們要時時去檢視自己的菩提心。

另外,我們也經常自尊心高漲,不丹人說:鼻子很大,也就是台灣人所說的:大頭症。在工作上為求表現,所以我們會容易犯這樣的錯誤,但在佛教的修行當中,我們的思維模式反而要相反,我們要謙虛、卑微、居下位,並且時時刻刻的檢討自己。修行是與世間法不同的。如何去控制我們的內心,常常去想怎麼樣是對別人及眾生最好的,如果我們可以做到,那下一世我們就能投生到很好的地方。

此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,我們可以視為是三十七個方式來控制我們的心,而能達到修行的方式及步驟。 祖古希望大家利用四月,祖古回到不丹的時間,能把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,和 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所著《你可以更慈悲》看完。五月時,我們會邀請藏文翻譯, 祖古能更完整地向弟子教授表達裏頭的佛法的精隨,因此希望弟子都能利用4月的時間,把這功課做完。看完之後祖古再解釋,大家會更有感受。我們五月的課程也會用討論的方式來進行,會讓弟子們更有收穫。手上的書 仁波切也在下午時已經修過長壽佛法,並在壇城前受諸佛菩薩的加持,這是對所有弟子的一個加持與祝福,希望所有弟子都能更圓滿的修行佛法。

自己的心若不知道如何控制,會很容易受到影響, 祖古在此分享 釋迦牟尼佛的故事:「 釋迦牟尼佛在修行時,別人讚嘆祂,但國王產生了嫉妒,因此國王用刀砍了他的一隻手臂,國王問:『你能忍耐嗎?』釋迦牟尼佛說:『可以』,因此國王又砍了另外一隻手臂,國王又問:『你仍能忍耐嗎?』,最後國王將釋迦牟尼佛的頭砍下。但釋迦牟尼佛深知他的發願:『只要不破菩薩戒,持有菩提心,他的身體是可以復原的』」。果然他的手與頭都恢復了。我們相信佛教,「信心」是最重要的!佛緣淺者,會認為這樣的故事是天方夜譚,但佛縁深的人,能激發更強烈的菩薩行為及慈悲的信心。

多傑林巴佛學會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愛蜜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